2023年年底较忙,11月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整理简析稍晚了几日。2023年11月总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52301例,死亡2626人;乙类传染病中,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共报告发病309231例,死亡2625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淋病及百日咳,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3%;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043069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9.3%。
受季节性影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登革热、痢疾和手足口病的报告书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但流感病例报告数则增长了近6倍,达到了1862998例。同样受高发季节的影响,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从10月的439例增加为11月的132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部分儿童常见病(百日咳、猩红热、腮腺炎)
艾滋病
梅毒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
手足口病
在经历了9月份暴涨10倍的冲击之后,红眼病的统计数据终于回落到了相对正常的水平。
9月的数据过于夸张,以至于很容易让人忽略10月的病例数依然很高的现实。
如果继续回顾红眼病在大陆地区的历史流行情况,可以发现在之前也还有三次数据相似大流行,分别是1988年、2002和2010年年。从年份当中寻找共性的话会发现,在每次红眼病爆发前似乎都经历过比较大的传染病流行。1988年甲肝大流行;2002年SARS大流行;2010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2023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尚不清楚这几次大流行与红眼病的爆发有什么比较一致的关联性。百日咳、猩红热、腮腺炎都是常见的儿童易感病。由于我国“百白破疫苗”的大范围接种,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往年的感染率整体上其实都很低。
猩红热在11月的异常增多符合我们在10月数据中的推测,很可能成为2023年的高峰。
关于百日咳,根据往年的数据来看,通常会在10~11月左右出现小规模流行,但今年从7月就出现了明显的增多,且11月数据出现了新的高峰,12月似乎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不过其实不光我国,近些年百日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抬头的迹象(具体原因相对复杂),但新冠病毒大范围流行给人群造成的长期健康影响无疑也给百日咳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艾滋病
自8月以来艾滋病基本进入了稳定的高位传播,
在2018年之前我国艾滋病报告率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但由于控制得当,自2018年之后整体呈现了下降趋势。但从近期的统计来看,出现了小幅度地上升。
从月均变化来看,2023年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升。
四、梅毒
相较于艾滋病的传播,梅毒在春季就已经基本处于高位发病的态势了。
尚不清楚新冠病毒大流行以后会给我国大陆地区的梅毒传播造成何种具体的影响,但目前来看我国梅毒数量的增长与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地区类似。
以月均感染数据来看,梅毒的增长基本在向失控的方向狂奔。
五、流行性感冒
正常来说,往年的流感多发于11月至次年的3月,但最近一次的大规模流行明显不同往年,想必读者们对今年的春季流感印象深刻,3月历史性的新高已经使得流感病毒数据必须单独成图了。2023年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夏季并没像往年一样爆发流感。
肺结核病的上报数出现了小幅度下降,但整体上仍在高位。
如果继续按现有速度增长,2023年的全国肺结核上报病例应该会超过2019年的水平。
不过比起病例数,目前看来更糟糕的是肺结核病的死亡数出现了快速增长。
尽管已经过了今年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但整体上依旧处于高发状态。
如果对比历史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严格的管控措施可以对手足口病的传播起到明显的抑制效果。但如果12月继续保持现有的传播状态,最终数据大约会回到管控前的奇数年,整体上似乎看不到新冠病毒流行后带来影响。不过有一点比较明确的是,2023年成人手足口病的发病较往年有明显增多。
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dzdyzj@126.com)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